应提早布局规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2021-06-05 08:24
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几乎是与新能源汽车走入公众视野同步而行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用量也在迅速积累。
必须加以正视的问题是,动力蓄电池退役后,若未经科学处理,不仅是对金属资源的浪费,更会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因此,我国正加快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并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最新信息显示,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31GWh(吉瓦时),产业规模位居前列。其中,仅在“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期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共计出现退役动力蓄电池约1.26万吨。此前,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科技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发起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座城市,每座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并最终选出了3批共25座试点城市。
有专家预计,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蓄电池累计约为20万吨,至2025年将达78万吨。可以说,动力蓄电池工作仍面对较大压力。而如今,重要的退役动力蓄电池也重要集中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的试点城市。
2018年三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执行方法》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区域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以试点地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
在业界看来,我国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正日渐完善,尤其是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事关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的形成,政策先行,提早布局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可防止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零件拆解乱象丛生。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注定是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毕竟,有关已经占据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头把交椅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尽早布局电池环节的回收利用,有助于市场长远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步晚,但受政策推动以及市场培育的快速发展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到了必须着手启动相关后市场建设的重要节点上,毕竟,电池的回收利用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持续扩大规模与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尽管当前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因素影响,市场上尚未出现针对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乱象,但以传统内燃机发动机汽车进行比较,足以为当前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敲响警钟。在传统汽车市场上,我国早在2009年就拥有了“前列产销大国”的头衔,直至今日,传统汽车市场发展依旧保持较高增速。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围绕汽车零部件本身衍生出的问题,正是因为相关政策、制度的缺失,任由市场自由发展,催生出机动车地下拆解、废旧零部件倒卖等不良问题,由此带来的不当牟利以及无标准的翻新零部件回流市场等都带来了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应该说,在传统汽车市场上,我国的有关政策是滞后于大量存在无序拆解牟利现象而出现的,这显然不利于规范汽车后市场乃至汽车工业本身的有序发展。反观新能源汽车,决策者显然是在前车之鉴下才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的,其目的,正是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之初就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地加以预判和解决。
实际上,早在2015年九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制定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就曾公开征求意见,可见决策层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早已成竹在胸。
在记者看来,传统汽车零件再造乱象的存在源于利益驱使,而国家层面规范了传统汽车再造显然有助于治理乱象。而不同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动力蓄电池,本身对生态环境极易造成破坏,因此,越早明确解决潜在问题,就越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既然其已经成为既定的发展方向,就应该尽可能地围绕新能源汽车自身可能出现的阻碍产业进步的问题提早布局解决,即应该尽早通过政策执行加速形成产业闭环,遵循“生产—销售—使用—再利用”良性轨道寻求规范、有序发展。
必须加以正视的问题是,动力蓄电池退役后,若未经科学处理,不仅是对金属资源的浪费,更会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污染。因此,我国正加快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并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最新信息显示,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31GWh(吉瓦时),产业规模位居前列。其中,仅在“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期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共计出现退役动力蓄电池约1.26万吨。此前,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科技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发起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座城市,每座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并最终选出了3批共25座试点城市。
有专家预计,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蓄电池累计约为20万吨,至2025年将达78万吨。可以说,动力蓄电池工作仍面对较大压力。而如今,重要的退役动力蓄电池也重要集中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的试点城市。
2018年三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执行方法》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区域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以试点地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
在业界看来,我国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正日渐完善,尤其是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事关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的形成,政策先行,提早布局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可防止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零件拆解乱象丛生。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注定是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毕竟,有关已经占据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头把交椅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尽早布局电池环节的回收利用,有助于市场长远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步晚,但受政策推动以及市场培育的快速发展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到了必须着手启动相关后市场建设的重要节点上,毕竟,电池的回收利用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持续扩大规模与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尽管当前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因素影响,市场上尚未出现针对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乱象,但以传统内燃机发动机汽车进行比较,足以为当前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敲响警钟。在传统汽车市场上,我国早在2009年就拥有了“前列产销大国”的头衔,直至今日,传统汽车市场发展依旧保持较高增速。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围绕汽车零部件本身衍生出的问题,正是因为相关政策、制度的缺失,任由市场自由发展,催生出机动车地下拆解、废旧零部件倒卖等不良问题,由此带来的不当牟利以及无标准的翻新零部件回流市场等都带来了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应该说,在传统汽车市场上,我国的有关政策是滞后于大量存在无序拆解牟利现象而出现的,这显然不利于规范汽车后市场乃至汽车工业本身的有序发展。反观新能源汽车,决策者显然是在前车之鉴下才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的,其目的,正是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之初就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地加以预判和解决。
实际上,早在2015年九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制定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就曾公开征求意见,可见决策层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早已成竹在胸。
在记者看来,传统汽车零件再造乱象的存在源于利益驱使,而国家层面规范了传统汽车再造显然有助于治理乱象。而不同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动力蓄电池,本身对生态环境极易造成破坏,因此,越早明确解决潜在问题,就越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既然其已经成为既定的发展方向,就应该尽可能地围绕新能源汽车自身可能出现的阻碍产业进步的问题提早布局解决,即应该尽早通过政策执行加速形成产业闭环,遵循“生产—销售—使用—再利用”良性轨道寻求规范、有序发展。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88124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