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还需猛药来调剂2021-07-01 08:09
家住北京郊区大兴的Alice,有一份在西二旗某互联网大厂的体面工作。但每天上下班,她都要从南六环辗转到西六环。每到加班时,上下班的艰辛和打不到车的焦虑就会被放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Alice竟然无数次萌生裸辞的冲动。
不过,今年端午节,Alice幸运地摇到了新能源汽车牌照,她二话不说,拿出年终奖付了首付,一辆蔚来EC6就开回了家。从此Alice再也不用挤地铁,深夜打车也不用排队打车,用她的话说就是“这个feel倍儿爽”。
开始的几天,Alice沉浸在喜悦之中,还夸下“海口”,国庆假要自驾带爸妈去“宇宙中心铁岭”一带旅游一圈。
但还没过一周,新的焦虑接踵而至,自打有车后,Alice就总担心车辆续航里程不足。一辆蔚来的单次充电续航里程大约为240公里,即便省去拜访客户等环节,从大兴到西二旗来回就要走160公里。正如汽车圈的说法,担心电动车没电和担心手机没电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随身带着充电宝就能搞定手机,但在现实生活中,想搞定充电桩却没那么容易。
和传统汽油车相比,电动汽车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用车成本,但由于充电不够便捷,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充电桩品牌有上千种,每个牌子的充电桩几乎都有一款自己对应的充电app。车主手机里有数款充电app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这种繁琐的体验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
实际上,为了解决困扰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问题,“聚合充电”平台早已应运而生。按照聚合充电平台的设计,当该类平台与更多品牌充电桩完成对接,充电会变得更简单、更高效,能极大地便利车主。
但Alice发现,现实还是有些骨感,目前想用一个通用App,充绝大多数充电桩的电,还不能够实现。从地图上看,很多充电桩触手可及,但由于一些充电桩与一些常用的充电App未展开合作,车主只能望桩兴叹。Alice清楚地记得,为了在就近的充电桩快速充电,好多次一边开车,一边单手下载App,一个简单的充电竟变成了危险系数极高的“极限运动”。就目前来看,这种充电难问题在电动汽车一族中极为普遍。
排他性条款增加充电难度
作为新兴物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列为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了当年的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肯定了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发展方向。
具体到落实层面,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亦提出要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在市场空间和政府扶持的双重“诱惑”下,各大企业纷纷下场参与角逐,除了特来电、星星、国网这样的电力运营企业外,还有能链、支付宝、滴滴出行等科技巨头。
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2021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88.4万。 从参与企业的规格和技术实力角度来看,目前充电桩覆盖的密度正在大幅提升。但上文提及的Alice遇到的开一辆车,充多桩电的问题,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华尔街科技眼》了解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地盘儿争夺战”造成的。
所谓的”地盘儿争夺战”实质上也是一场事关流量的争夺战,既包括了用户流量、也包括充电场站的接入数量。争夺战通常由充电平台发起,但往往带有垄断倾向,比如轰动一时的“五月小桔事件”。“五月小桔事件”指的是今年五月,广州市数十家充电运营商向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名投诉小桔充电“二选一”垄断市场。小桔充电是滴滴出行旗下新能源充电平台,2018年1月,该平台正式在滴滴车主App端上线试运营。小桔充电汇聚大量充电桩,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充电服务 。
随着业务的不断壮大,小桔充电通过互联互通服务于大型运营商;对于没有软件能力的小运营商则采取SaaS直连的方式(SAAS:软件即服务)。
众所周知,滴滴旗下有大量的新能源车司机,早在2017年11月初,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就宣布,2020年之前,滴滴将率先在平台推广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所以和其他平台相比,小桔充电有天然的流量优势和先发优势。
充电平台市场前景可观,不断有新入局者,巨头加入让滴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釜底抽薪,延缓其他充电平台的发展速度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小桔就在与运营商签署的合同中,要求运营商不得与其他从事相同或类似业务的主体开展合作,否则小桔有权要求运营商按照每个充电站100万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这样的“二选一”排他性条款有两方面的危害,以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为例。经过近年的发展,目前该城市已经有多达116家充电桩运营商。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选小桔的就意味着无法与其他平台合作,但如果选择其他平台,又丢掉了小桔的流量入口,充电运营商颇感左右为难。不管选谁都会降低充电桩使用率,充电运营商也无法精准锁定用户,相应地运营成本高企、价值变现困难。而传递到电动车车主端,就是Alice反馈的问题,由于充电桩分散在不同的App,造成车主开一辆车,要下多款app。
投诉事件发生后,小桔充电提出与运营商们签署补充协议,前提是要求运营商们撤销投诉申请。
补充协议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
>小桔充电允许运营商与其他平台合作,但必须是小桔充电认可的平台。小桔充电有权决定其接入或断开。
>运营商需要根据小桔充电的对接需求,对充电桩的软件或硬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确认符合安全条件后才能接入。
>运营商不能和其他平台合作开展补贴、促销等活动;小桔充电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营商场站的管理和运营策略。
>补充协议依然保留了运营商们违约按每个站100万元赔偿的违约条款。
“依然不合理”。对于该补充协议,运营商企业公开表示,并集体拒绝签署。
在运营商的反抗之下,小桔充电给出的最新的解决方案,名为“条款豁免通知函”,对存在上述第2.5条或类似的条款限制进行豁免。耐人寻味的是,该通知函仅出现在小桔充电为运营商提供的管理后台界面中,运营商必须点击确认才能进入后台查看场站状态、订单数据、营业流水等信息,而以上这些操作是运营商们的日常工作内容。也就是说不同意此豁免通知函的运营商将无法开展正常工作。而且由于该通知非纸质正规文件,而是合作后台运营系统中的弹框提醒,故内容本身存在取证难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运营商的不信任感。所以目前双方还未就最后的方案达成共识。
价格战危害行业有序发展
二选一是互联网平台惯常使用的手段,而通过先补贴清理门户,后提价攫取利润则是财大气粗资本的杀手锏。“星络充电通”推出线上线下“亿万补贴”活动,从“全部桩、全时段、零服务费”到“全部桩、全时段、低于电费”,疯狂撒钱;“快电”更是提出了1分钱来充电的营销口号。
从现阶段来看,类似的补贴方案和营销手段,貌似为车主提供了极大的优惠、节省了充电成本。但羊毛还会从羊身上赚回来。等到这些平台在行业内形成垄断优势,充电费用就会变得高企。此外,通过资本手段占领市场,还会阻碍同类企业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这样的行为遭到了同行业企业的抵制,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也在2012年6月发布声明,矛头直指低价促销和恶意竞争,严重扰乱了充电市场秩序的企业。
从大乱到大治需猛药
由此来看,电动车充电行业,除了技术上需要持续升级外,其经营中的配套规则更亟待完善,特别是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动禁止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相关规定的制定方面。
就目前来看,充电行业的乱象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初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行业市场治理大会召开,在陕汽车充电平台企业进行自我整顿,整改价格战,整改强迫实施类似“二选一”或者“多选一”等的违规行为。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协会指出,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整体收益的增长依赖于充电车辆规模的扩大,充电车辆数量增长来自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价格、充电体验和服务的认可。充电体验与服务的提升则需要企业在具备一定的收益保障或资金的前提下,匹配并挖掘市场需求,改造提升其设备与服务。如果充电平台不断发起价格战,消费者(充电车主)虽短期内享受到“补贴红包”,但充电运营企业利益在补贴模式中受损,容易引发恶性循环。
该协会认为,“十四五”期间,深圳新能源汽车增长空间将以物流和私家车为主,而目前物流车和私家车的充电仍存在便利性不足等问题。随着车辆规模的增长,技术的更新、用户需求的变化,市场的各种矛盾也将越发突出。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维护,建议政府部门强化规划与监管;各参与者着眼于市场机遇与需求,开拓视野、融合合作,创造共赢的市场。
不过,今年端午节,Alice幸运地摇到了新能源汽车牌照,她二话不说,拿出年终奖付了首付,一辆蔚来EC6就开回了家。从此Alice再也不用挤地铁,深夜打车也不用排队打车,用她的话说就是“这个feel倍儿爽”。
开始的几天,Alice沉浸在喜悦之中,还夸下“海口”,国庆假要自驾带爸妈去“宇宙中心铁岭”一带旅游一圈。
但还没过一周,新的焦虑接踵而至,自打有车后,Alice就总担心车辆续航里程不足。一辆蔚来的单次充电续航里程大约为240公里,即便省去拜访客户等环节,从大兴到西二旗来回就要走160公里。正如汽车圈的说法,担心电动车没电和担心手机没电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随身带着充电宝就能搞定手机,但在现实生活中,想搞定充电桩却没那么容易。
和传统汽油车相比,电动汽车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用车成本,但由于充电不够便捷,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充电桩品牌有上千种,每个牌子的充电桩几乎都有一款自己对应的充电app。车主手机里有数款充电app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这种繁琐的体验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
实际上,为了解决困扰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问题,“聚合充电”平台早已应运而生。按照聚合充电平台的设计,当该类平台与更多品牌充电桩完成对接,充电会变得更简单、更高效,能极大地便利车主。
但Alice发现,现实还是有些骨感,目前想用一个通用App,充绝大多数充电桩的电,还不能够实现。从地图上看,很多充电桩触手可及,但由于一些充电桩与一些常用的充电App未展开合作,车主只能望桩兴叹。Alice清楚地记得,为了在就近的充电桩快速充电,好多次一边开车,一边单手下载App,一个简单的充电竟变成了危险系数极高的“极限运动”。就目前来看,这种充电难问题在电动汽车一族中极为普遍。
排他性条款增加充电难度
作为新兴物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列为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了当年的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肯定了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发展方向。
具体到落实层面,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亦提出要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在市场空间和政府扶持的双重“诱惑”下,各大企业纷纷下场参与角逐,除了特来电、星星、国网这样的电力运营企业外,还有能链、支付宝、滴滴出行等科技巨头。
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2021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88.4万。 从参与企业的规格和技术实力角度来看,目前充电桩覆盖的密度正在大幅提升。但上文提及的Alice遇到的开一辆车,充多桩电的问题,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华尔街科技眼》了解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地盘儿争夺战”造成的。
所谓的”地盘儿争夺战”实质上也是一场事关流量的争夺战,既包括了用户流量、也包括充电场站的接入数量。争夺战通常由充电平台发起,但往往带有垄断倾向,比如轰动一时的“五月小桔事件”。“五月小桔事件”指的是今年五月,广州市数十家充电运营商向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名投诉小桔充电“二选一”垄断市场。小桔充电是滴滴出行旗下新能源充电平台,2018年1月,该平台正式在滴滴车主App端上线试运营。小桔充电汇聚大量充电桩,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充电服务 。
随着业务的不断壮大,小桔充电通过互联互通服务于大型运营商;对于没有软件能力的小运营商则采取SaaS直连的方式(SAAS:软件即服务)。
众所周知,滴滴旗下有大量的新能源车司机,早在2017年11月初,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就宣布,2020年之前,滴滴将率先在平台推广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所以和其他平台相比,小桔充电有天然的流量优势和先发优势。
充电平台市场前景可观,不断有新入局者,巨头加入让滴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釜底抽薪,延缓其他充电平台的发展速度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小桔就在与运营商签署的合同中,要求运营商不得与其他从事相同或类似业务的主体开展合作,否则小桔有权要求运营商按照每个充电站100万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这样的“二选一”排他性条款有两方面的危害,以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为例。经过近年的发展,目前该城市已经有多达116家充电桩运营商。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选小桔的就意味着无法与其他平台合作,但如果选择其他平台,又丢掉了小桔的流量入口,充电运营商颇感左右为难。不管选谁都会降低充电桩使用率,充电运营商也无法精准锁定用户,相应地运营成本高企、价值变现困难。而传递到电动车车主端,就是Alice反馈的问题,由于充电桩分散在不同的App,造成车主开一辆车,要下多款app。
投诉事件发生后,小桔充电提出与运营商们签署补充协议,前提是要求运营商们撤销投诉申请。
补充协议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
>小桔充电允许运营商与其他平台合作,但必须是小桔充电认可的平台。小桔充电有权决定其接入或断开。
>运营商需要根据小桔充电的对接需求,对充电桩的软件或硬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确认符合安全条件后才能接入。
>运营商不能和其他平台合作开展补贴、促销等活动;小桔充电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营商场站的管理和运营策略。
>补充协议依然保留了运营商们违约按每个站100万元赔偿的违约条款。
“依然不合理”。对于该补充协议,运营商企业公开表示,并集体拒绝签署。
在运营商的反抗之下,小桔充电给出的最新的解决方案,名为“条款豁免通知函”,对存在上述第2.5条或类似的条款限制进行豁免。耐人寻味的是,该通知函仅出现在小桔充电为运营商提供的管理后台界面中,运营商必须点击确认才能进入后台查看场站状态、订单数据、营业流水等信息,而以上这些操作是运营商们的日常工作内容。也就是说不同意此豁免通知函的运营商将无法开展正常工作。而且由于该通知非纸质正规文件,而是合作后台运营系统中的弹框提醒,故内容本身存在取证难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运营商的不信任感。所以目前双方还未就最后的方案达成共识。
价格战危害行业有序发展
二选一是互联网平台惯常使用的手段,而通过先补贴清理门户,后提价攫取利润则是财大气粗资本的杀手锏。“星络充电通”推出线上线下“亿万补贴”活动,从“全部桩、全时段、零服务费”到“全部桩、全时段、低于电费”,疯狂撒钱;“快电”更是提出了1分钱来充电的营销口号。
从现阶段来看,类似的补贴方案和营销手段,貌似为车主提供了极大的优惠、节省了充电成本。但羊毛还会从羊身上赚回来。等到这些平台在行业内形成垄断优势,充电费用就会变得高企。此外,通过资本手段占领市场,还会阻碍同类企业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这样的行为遭到了同行业企业的抵制,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也在2012年6月发布声明,矛头直指低价促销和恶意竞争,严重扰乱了充电市场秩序的企业。
从大乱到大治需猛药
由此来看,电动车充电行业,除了技术上需要持续升级外,其经营中的配套规则更亟待完善,特别是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动禁止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相关规定的制定方面。
就目前来看,充电行业的乱象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初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行业市场治理大会召开,在陕汽车充电平台企业进行自我整顿,整改价格战,整改强迫实施类似“二选一”或者“多选一”等的违规行为。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协会指出,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整体收益的增长依赖于充电车辆规模的扩大,充电车辆数量增长来自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价格、充电体验和服务的认可。充电体验与服务的提升则需要企业在具备一定的收益保障或资金的前提下,匹配并挖掘市场需求,改造提升其设备与服务。如果充电平台不断发起价格战,消费者(充电车主)虽短期内享受到“补贴红包”,但充电运营企业利益在补贴模式中受损,容易引发恶性循环。
该协会认为,“十四五”期间,深圳新能源汽车增长空间将以物流和私家车为主,而目前物流车和私家车的充电仍存在便利性不足等问题。随着车辆规模的增长,技术的更新、用户需求的变化,市场的各种矛盾也将越发突出。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维护,建议政府部门强化规划与监管;各参与者着眼于市场机遇与需求,开拓视野、融合合作,创造共赢的市场。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881247214)